地址
唐山市高新区建设北路156号
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推进科研内涵发展为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奖励制度、重视平台建设,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加强学科平台建设,鼓励创建科研团队
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召开了两次科研工作会议,明确科研工作的重点和方针,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推进科研内涵发展。学校制定出台了《科研业绩与学科平台团队建设奖励办法》,增加了科研业绩的奖励条件与额度,调整了学科平台团队建设奖励的范围与基本奖励金额。结合学校硕士点建设工作的要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学校定期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培训工作,聘请校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辅导。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成立多个研究机构、创新团队,着力扶持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的科研团队,促进前沿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二、科研质量显著提升,稳步推进内涵建设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我校科研工作质与量齐头并进,科研内涵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市厅级以上重点研究机构达到18个;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唐山市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纪念抗震4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特色研究广受好评。“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唐山市先进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唐山市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高效运转,获批了全国第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评剧)、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几年来,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CSSCI、CSCD等重要期刊论文538篇,取得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出版著作196 部。申报校外科研项目58项,获批58项,科研经费448.02万元。完成了教育部委托的雄安新区方案调研项目。致力于打造滦河文化、地震文化、红色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四个研究团队,形成了一系列有份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依托我校历史专业成立的唐山市历史学会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授予“2018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科研成果创造效益,利国利民促进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强优势谷子杂交种创全国夏谷亩产新纪录;“奶牛专用饲料配方技术”等三项专利技术在企业转化,为企业创效益1000余万元;“柴胡种源评价及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项目新增产值5820万元,新增利润1439万元。
学校党委坚持内涵建设的路径不动摇,实现了科学研究水平的大跨越,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质量的办学成果为唐山“三个努力建成”和“一港双城”建设贡献力量。
(党代会宣传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