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唐山市高新区建设北路156号
岁晚律回,春意萌起之际,疫情悄然而至,打破了师院平静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挺身而出,在校园抗击疫情的各个角落都闪动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责任与热情维持着唐山师范学院广大师生的正常生活秩序,他们就是——师院青年志愿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师院团委先后组建起一支2038名疫情志愿服务人员的团队,其中学生党员462人,团学干部786人。他们在核酸检测、食堂秩序维护、校园卫生整治等方面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办实事、解难题,为师院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核酸检测:来不得半点含糊
3月19日,面对突发的疫情,师院党委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虽说全员核酸检测已不是第一次,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封控在师院的老师还不到1/7,人力显然不足。师院团委主动融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千余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的工作。一开始老师们的内心十分不安,心想:这些在家里从未吃过苦的大学生们,会报名吗?当把编辑好的信息试探地发到群里时,令人惊讶地收到的都是“我报名!”“随叫随到!”“我也想参加!”“算我一个!”的回应。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30名同学齐刷刷地报名,志愿者团队迅速集结,没有丝毫的犹豫。
校学生会主席孙鹤元表示学生会服从老师领导,统一组织,采用院系轮换制度,指定院系志愿者负责人来分别指挥,确保大家不耽误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志愿服务不断档。于是,每天师院里就出现了许多可爱而又伟大的“大白”或“小红”。早上7点40分,志愿者们准时在操场集结,按照岗位需求,或穿好防护装备,变身“大白”,或穿上马甲,变身“小红”,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开始正式上岗。“大白”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将标签竖着贴到检测瓶上,配合医护人员,按照系统的20:1,进行检测码以及健康卡的扫描,每20个人为一轮,这些早已成为了“大白”们的日常,熟记于心。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却容不得半点差错。志愿者刘子琪一边在核算扫码数,一边说道:“看着眼前不断增长的数字,一想到今天经自己手做核酸的人数达900多人次,我就感到特别自豪。”暖心的“小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拿着喇叭,向师生喊话,“请您保持一米间隔距离”,方法简单却也实用,用这样的方式引导校内师生配合检测,有序而高效。
后勤保障:服务水平提升
“请您戴好口罩!请有序排队取餐,注意间隔……”食堂门口的喇叭声里不时地传来温柔而又清晰的声音,他们便是食堂秩序的维护者,时刻坚守在抗疫的岗位上。
师院青年志愿者通过开展“志愿行”食堂服务活动,引导同学文明就餐。志愿者们在门口站立时,要检查学生们口罩佩戴情况;走进食堂,巡视四周,检查每个窗口是否在有序地排队,是否按要求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陈笑晴说:“经过志愿者们的通力合作,食堂就餐有秩序,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错峰就餐极大地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员密集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问题,同学们十分配合志愿者们的工作,进出食堂时,都自觉佩戴口罩,并且按照要求的间隔排队取餐。在志愿者的坚守下,同学们在就餐时一改之前蜂拥而至的抢饭模式,变为井然有序地错峰购餐,食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食堂志愿者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却为师院众多学子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与维护食堂秩序相比,物资的清运工作更加繁重。师院自实行封闭管理后,食堂、超市运输人员紧缺,体育系60名学生干部立即组建物资运输志愿服务团队,3月21日至今,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对大量物资进行卸货、分拣、装袋、搬运,志愿者团队紧密配合,相互合作,用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炽热的心保障食堂和超市的物资流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障了师院1.5万名师生生活物资的有序供应,成为师院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
师院学生会成员通过走访宿舍和线上收集的方式,双通道征求学生意见,共汇总反馈信息145条,其中涉及餐饮服务、校园安全、宿舍设施、公共空间、校园活动等方面,并及时汇总、上报、解决、反馈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维护了学生权益,提升了服务水平。
校园环境:守护这一片净土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左手拿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右手拿着一个垃圾夹。当手中的垃圾袋变得沉甸甸时,他们心中便自觉地涌起一股难言的满足感。他们是疫情防控期间协助保持校园卫生的志愿者,他们用腼腆的笑容融化了校园里面残存的雪,将绿意挥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他们每天的任务是配合清洁人员一起清理校园各处的垃圾,这是很普通的工作,做起来却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手里拿着工具,在校园里走走停停,看见地上有垃圾,就要弯腰蹲下捡起,一天下来就要重复无数遍这样的动作。卫生的清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面,这些志愿者没有一个人喊累,他们用脚步走出的距离,拼凑出了整个校园。胡向禾同学说:“我一直坚信着一句经典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些校园卫生志愿者们正在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这一片净土。
就是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不需要回应,穿上志愿者的服装,肩上就扛上了使命;他们不需要召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师院正因为有这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才能如此从容,如此自信。
(记者:刘华欣 刘玥铭 学生通讯员:赵晓茜 王文晗 李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