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院要闻 > 正文

唐山师范学院:迁西谷子杂交种产教城融合示范基地帮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发布时间:2022-08-12 浏览次数:

8月10日,在唐山师范学院产教城融合项目迁西谷子杂交种植示范推广基地里,一片上“栗”下“谷”立体套种的壮观丰收景象映入眼帘,干净硕大的板栗包挂在枝头,一株株长达30厘米长的谷穗,饱满,丰盈,诉说着成熟的喜悦,成为迁西县东荒峪镇板桥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得益于唐山师范学院产教城融合项目——唐山师范学院/迁西县政府校地合作项目推出的一种栗谷立体套种的新模式。

这一项目是由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刘正理教授带领研发团队在迁西建立的校地合作示范基地推广种植适合北方气候的耐荫型栗谷立体套种技术。刘正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一层次人才,从事谷子科研三十余载,曾育成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冀谷27、冀谷28等国审超早熟新品种,在坝上等高寒地带种植正常成熟,将我国春、夏谷种植界限分别向北推移197公里、153公里,拓宽了谷子种植区域。

栗谷立体套种项目占地300亩,该项目地顺利开展得到了迁西县农业农村局、工业信息化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迁西是唐山北部板栗主产县,板栗种植面积80万亩。而红蜘蛛等害虫侵蚀造成板栗减产成为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随着板栗树龄的增长,因树冠茂盛而造成阳光的遮挡,导致树下其他作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刘正理教授正是看到了种谷子对栗树的好处,在育成唐杂谷56950、唐杂谷12902等耐荫型谷子杂交种的基础上,发明了栗谷立体套种种植模式,利用这些耐荫型杂交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高,单宁含量低且蜡质层厚能吸引红蜘蛛等害虫吸食,自身产量损失很小的特点,从而降低对板栗的危害,实现了板栗谷子的互利共生。

刘正理教授站在谷子地头,面带微笑地介绍说:“在没有这项技术之前。这些板栗树底下是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板栗质量下降,坏果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板栗品牌。难以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我就想到用栗谷套种的这种方式,既能来消除红蜘蛛危害,还能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

这样每亩果园可增产谷子280公斤左右,且能够降低红蜘蛛等害虫对板栗的危害,每亩果园可增产好果20公斤,增收850元左右,实现了树下土地的有效利用,为解决林粮、果粮争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切实帮助农民实现产得更好、品质更优,增加了农民的产量和实实在在的收益。

刚刚从田间忙碌完的汉儿庄镇杨家峪村的老农陈玉儒难掩丰收的喜悦,一边指着30年树龄的栗树林,一边擦去额头的汗水,满脸笑容地说道:“以前这个树下啥都没有种,就这么荒着,今年刘教授推广新品种谷子,我们起初也不信,就每家勉强只种了一小块。”

年初,刘正理教授团队在向当地百姓推广这一技术时,大家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如今,刘教授的发明让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就提高了,农民们对待刘正理教授的态度也改变了。“原来不种粮食,什么也没人管,通过种谷子、除草,这个栗树还能增产,你看这长势太好了,后悔种少了,少说亩产五六百斤也是有的,这都是额外的收入,明年肯定要多种些面积。”陈玉儒一边向刘教授请教着农学知识,一边畅想着明年的种植计划。

2021年7月,唐山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唐山师范学院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及优势,协同创新,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产教城融合项目之一:谷子杂种优势利用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个技术已经过国家权威查询单位——中国农科院科技信息中心查询,八个方面的技术是国内外未有文献报道,都是属于首创。”刘正理教授自信地说到。据了解作为唐山师范学院产教城融合校地合作项目的主要内容,这些品种目前在全省已推广50余万亩,2022年在迁西县落实谷子示范面积300亩,其中大田平播130亩,栗谷立体套种170亩,通过培育耐荫型谷子新品/杂交种,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为产教城融合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已成为将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提升当地百姓经济收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的源动力。

(党委宣传部)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